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实施指南》等四项金融数据标准
10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发布了《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实施指南》《金融数据资产管理指南》《金融数据安全技术防护规范》《金融数据安全应急响应和处置指引》等4项标准,旨在从金融数据治理、金融数据资产管理、金融数据安全技术防护、金融数据安全应急管理等不同角度为做好新时代的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工作提供相应指引和规范。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在发布会上表示,金融是典型的科技驱动型和数据密集型行业,如何平衡好金融数据创新应用和安全治理,充分发挥金融数据要素的经济社会价值,已经成为摆在行业各方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金融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金融数据分类分级、金融数据安全管理等标准规范,深入开展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引导和支持广大从业机构增强金融数据安全治理能力,建立全周期全链条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曾一度困扰金融行业的数据“不能用、不敢用、不善用”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数据安全治理是一项涉及采数、传数、存数、用数等多环节的系统性工程,是苦活、累活、基础活,需要下苦功夫、硬功夫甚至笨功夫。”杨农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继续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发挥标准在政策宣贯、监管支撑、行业示范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助力广大会员机构持续提升金融数据安全治理水平,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
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互联网金融监管处副处长雷昭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数据的规范应用作为这一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议题,重要性非常突出。
“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人民银行正在牵头研究起草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方案,将加强金融领域数据安全的规范应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增强数据资产运营和管理能力、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和数据可视化能力建设、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等几项要求。后续,人民银行将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推动落实好这份文件。”雷昭明披露。
雷昭明还表示,从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的职责出发,其更加关注金融数据安全治理以及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大量应用是否会带来系统性风险的两个问题。
首先是金融数据安全治理的风险,数据应用包括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多个环节,用好了能够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特别是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没有用好或者被滥用了,也会影响单个机构运营的稳健性甚至整个行业的声誉。
其次是数据应用是否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算法同质化、模型设计缺陷、交易自动化可能引发的羊群效应和市场共振;二是数据共享应用和信息的高度透明也会增加金融行为的顺周期性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
“以上这两方面的风险问题,目前看还未出现集聚和暴露的情况,但也已经有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我们将与协会一起持续关注,及时发现问题,让整个行业依法合规、审慎运营,向社会展现金融业的良好形象。”雷昭明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作为4项标准之一的《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实施指南》,奇富科技是主起草单位,与多家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起草,覆盖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风险管理、数据安全制度体系和数据安全技术体系等关键领域。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表示,金融行业正经历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场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该公司通过升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及财产安全;积极探索和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数据安全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积极推动行业数据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金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