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 | 《红楼梦》的象征手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戏法人人会变,但一个高超的作家,需要在静默中引导读者深思。读者意会你的创作题旨,既不能晦涩难懂,又不能让读者一眼看穿。在曲曲折折中前进。象征主义,自然会成为很多作家的创作手法。《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是运用象征主义的高手。一座院落,倘若没有影背墙,就缺少了神秘感,一览无余的院落会让参观者感到寡味;中国古典婚礼之所以让人称赞,就在于那藏着无数可能性的红盖头。揭开新娘子红盖头的一刹那,会引发新郎的各种表情。红盖头藏着人生的诸多蕴含。在惊喜或叹息中,完成男女心灵的一次震撼,红盖头是一种象征。《红楼梦》就在这种虚虚实实、明明暗暗、真真假假中,借助象征主义手法推进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读者在无限想象中延伸各自的审美情怀。读者会因为境遇、理解能力和知识背景的不同,而对这部作品有不同的解释。象征主义手法为读者多角度理解这部巨著提供了不同的路径。
读《红楼梦》就像剥葱一样,一层结构套着一层结构。从其整体轮廓而言,语言、结构、意象,可以看作完整的一个隐喻;细分每个章节,每个人物,皆是葱段的具体呈现。整体的美和细节的美既有差异,又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让读者感觉到葱的完整味道。象征主义的手法,蕴含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你可以从现实主义的层面去理解象征主义,也可以从浪漫主义的层面去理解象征主义。
作者在第一回就讲了一个“甄士隐”的故事——因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作者向读者所表达的意思是说,正是有了自己在人世间的诸多遭遇,感受到更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体悟了人间的阴晴圆缺,再通过几番思考,终究成为感叹人生的篇章。虽说将真事隐去,曲折表达中却处处显示真实的影子。作品突破了时空限制,并不以具体的时空为记录凭借,而是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更增加了人生况味的历史感。在假借中藏着假借,可谓一环套一环,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更重要的是把人世间真真假假的事件铺排在故事之中、人物身上,让这部作品更加耐读。石头是假借的,太虚幻境也是假借的,曹雪芹靠以虚写实的功夫,引导读者进入了一个斑斓有趣的世界。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太虚幻境前大石牌坊上的对联。这副对联,其实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对人生认知的大彻大悟联,就像他撰写的“好了歌”一样,贯穿着全书。也就是在这种真假互换的场景布设中,推进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丰满。现实与梦幻频繁出现,真相与虚假不断融合,在作者的叙述中,正反两方面不断融合、穿插,让读者难辨真假。从欣赏学的角度讲,提供了多重审美的可能性;从宿命论的角度讲,这是生存追求的必然。曹雪芹先生对人生的意义的认知,充满多少辩证、睿智的解剖啊!
《红楼梦》之所以能让后代读者着迷,引发一大批红学研究者关注,就在于《红楼梦》多层次的寓意让这部书有了更多探索人生况味的突破口。读者可以从不同路径入口,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所在。曹雪芹描写了一大批人,即使是了解曹雪芹身世的亲友,也未必能完美地诠释曹雪芹所要表达的意思。“谁解其中味”是作者的感叹,也是读者的感叹,更是对这部巨著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的高度赞叹。象征主义手法,对《红楼梦》而言,是统领全书的,从宏观到微观,又是分层次、分人物、分写作手法而呈现的。象征主义几乎渗透了整体构思、故事情节设计、人物具体刻画、语言与行为的细节呈现的全过程。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曹雪芹善于用诗词手段来展现人物和表现事件,富有非常到位的象征主义手法。这是写作者的功力,更透露出曹雪芹对古诗词的驾驭能力与人世沧桑感叹的融合能力。如果说“女娲补天”的故事寓意着传统经典的完美,这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则成了被遗弃的象征。作者显然在用一块被遗弃的石头,书写自己的不平之气。这块石头的游历故事,成就了一部巨著,反而让读者感受到其他传统古典小说所没有的新意。正是借助神话的原典,滋生出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头,产生了宝黛爱情,让读者追寻着“石头”的足迹,寻找人性复归的可爱。贾宝玉是石头的化身,是被“天”所遗弃的石头,颇能暗合好多被遗忘的知识分子的心境。在作者描述的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中,你能感觉到他具有超凡脱俗的力量。不为做官而读书,却因调情而吟咏;不慕正人君子脸面,却追求生活的舒心、个性;没有因循常人之道,却以与世俗世界诀别的方式而去。这块石头,最终去追求心灵的自由了。林黛玉是绛珠小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全书围绕二人的性格特点去描写他俩。贾宝玉的最终出家与林黛玉的泣血焚稿而亡,象征着爱情的毁灭和美好的消亡。《红楼梦》以这种象征主义的寓意写法,让小说人物充满张力。
太虚幻境,是作者极力构造的象征主义手法的具体体现。在太虚幻境里,贾宝玉所读到的诗词联曲,既是对人生况味的描写,又暗示了各类人物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诗词联曲更像一种标签、一种警示,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作者构建了一个明确的符号系统,不仅以诗词意象、花草形象、颜色标志显示人物状态,更从诗词意蕴、花草盛衰、颜色深浅来展示人物的命运。作者善于运用交错的手法展示人物的当下与未来,以及必然与偶然、昨天与今天、欢乐与欣喜等人物性格;而在富有物象意识的贾府、宁国府、荣国府、怡红院、潇湘馆等具体建筑物设计中,作者的描写有粗有细,层层叠叠,美不胜收;特别是把女子说成是“水做的骨肉”,显示了作者高妙的象征意蕴。作者对女性的尊重,成就了这部经典。而在其庞杂的符号系统中,善于通过物象的变化展示其象征意义。千红一窟(哭)茶,万艳同杯(悲)酒,写出女儿们的败落。类似象征,俯拾皆是。而《红楼梦》的取名艺术更是以谐音展示命运。鸳鸯、焦大、卜是人、贾雨村等名字,皆有其深意。作者通过精心取名,展示人物性格、命运。
《红楼梦》是象征主义的集大成者。在抽象与具象中找结合点,在事件推演中象征事物发展的兴衰,在诗词意蕴中象征人物的多重性格,在推陈出新中象征人物未来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曹雪芹更像一位棋圣,总是比读者多想一步棋。他从众多的象征中找到了小说的灵魂。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中国商界网)